中邦有哪些经Bwin必赢典的儿童文学?
栏目:最新动态 发布时间:2023-10-26 10:42:15

  感恩做导演的母亲在我还是个幼童的时候,就领着我的手走进儿童文学的世界,那些儿童文学静默无言地给我勾画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建立了我一生最初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时至今日,虽然读的书看起来比儿时更深刻,但其实我的脑海里时常浮现的,恰恰是幼年那些儿童文学勾勒的画面。也恰在当时,《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两本面向儿童和较低龄青少年的杂志正处在它们的高峰期。这些儿童文学作品题材多样,童话、小说、纪实文学,各有千秋。尽管时代变迁,下面推荐的作品中,有些所写到的事情,比如几块钱的零花钱,已经和今天城市孩子的生活境况不再完全吻合;有些叙述的语言也带有些路遥同时期作家的风格,已经不那么时尚了。然而,除了这些时光造就的小瑕疵之外,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有它们各自的闪光之处,或在迷人的文采,或是构建了一个富有特色与美的世界,亦或是对孩童敏感的内心体察入微、让当时作为孩子的自己共鸣深切——无论哪一种,它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

  感谢它们,感谢这些作者,其实,只有成年人才能真正的创造童话,创造一个自己已永远拥有、也永远失去的精神世界。而那些小读者们,总有一天会变成成年人,那时我们才明白,也只有成年人,才真正的需要童话。

  这是一本童话小说,比哈利波特系列早了几年,也只有一本书的体量,然而它构建了一个毫不逊色的、充满民族风情的奇幻世界,这个世界风光无限,神秘悠远,充满了迷人的东方色彩,同时,这个美丽的世界不是凭空建立的,而是包含着坚实而独特的价值观。正如哈利波特里面蕴含着对勇敢、忠诚、成长、爱等无尚的价值,在《不能飞翔的天空》里,对内心价值的探讨是通过不露声色的情节、更为中国人式的表达体现出来的。

中邦有哪些经Bwin必赢典的儿童文学?

  故事开展在塞北,神秘的白山黑水间,一个保持着原始部落宗族信仰的民族(满蒙民族)中,主人公是个小男孩,叫鲁格列,他和自己的母亲、爷爷相依为命。这个处于大自然中的村庄,对自然、对天地、对生灵有着深厚的情感,对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念和认识。而有一天,鲁格列忽然发现,这个村庄里的每个人,无论是自己的朋友,母亲,爷爷,叔叔阿姨,各个人都是一种动物,每个人都不一样。在部落传统的文化里也确实曾经是这样认定的,然而村庄发展到现在,传统已经慢慢的在消散,这个传统只被作为传说在老人孩子们之间当做笑谈。可是鲁格列坚信,自己是能够看到包括妈妈在内的每个人,在独处时候的“真身”的,虽然只有神鹿相信他,他却始终坚持。而与此同时,他非常想念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曾经部落最勇敢的战士,然而一次打猎过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父亲的真身是什么呢?正当鲁格列陷入对这个秘密的神伤和好奇之中时,他发现另一个惊人的秘密——看似憨厚、对母亲默默追求的大叔,他的真身似乎蕴藏着危险的一面……

  作为一个生于塞北、长于北国的人,我对于书中那圣洁的雪景、粗犷又不失细腻的民风,实在是感同身受。这部作品的文笔令人称道,干净简洁,寥寥几笔就勾画了一个东北亚的神奇世界,伴以萨满族的神秘、纯朴的信仰。其中塑造的人物关系,更以超越了血缘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给鲁格列,也给读书的孩子以深切的震撼。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在其中如小型史诗一般展开。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智慧,更重要的是,什么是选择和信任,在其中展露得不露声色,却淋漓尽致。小小的鲁格列最后化作神鹰,从山崖上纵跃而下,虽然离开了母亲,却真正懂得了母亲,懂得了每个人的命运,最终朝着自己的人生飞去。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写给男孩子看的童话小说,它并不是天真浪漫波平浪静的,而是有着特有的不服、不甘、委屈,甚至小小的敌视和仇恨,然而这些曲折隐秘的情感却都是那么纯净,能够从这种来自对“生父被取代”的哈姆莱特式悲情之中,最终得到一种广袤的胸怀。

  更重要的是,对一般的孩子而言,父亲和母亲并非是“男人”和“女人”,而仅仅是“供养自己的人”,也就是孩子们很难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父母的全部世界,他们是人、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因为意识不到这一点,孩子们往往也难以真正的接受父母,难以接受父母的不足,难以接受父母的选择,也难以理解父母成人含蓄的爱。而这正是这本书中鲁格列所最终克服和认识到的地方之一。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风平浪静的,在试飞的过程中,充满了怀疑和不解,气馁和痛苦,然而在这种悲情之中,孕育着勇气和希望,没有不能飞翔的天空,只要心上别折了翅膀。

  《小布老虎丛书》出了一系列书,有不少精品,给80末90初的孩子贡献了不少精神食粮。这本书是其中的一本,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我是在幼时好朋友的书桌上第一次看见它的,当时拿来翻阅,顿时陷入其中。

  和《不能飞翔的天空》一样,它并没有构建一个五好家庭。其实在现实生活里,转型社会之中,每个孩子所面对的,往往都不是一个理想当中完美的家庭,甚至,在孩子敏感的世界里,早早就能够勘破成人世界的残缺,早早就能意识到现实世界和童话根本不一样。所以,何必在儿童文学里勾勒一个全然完美的虚幻世界呢?最美好的儿童故事,一定是有现实中的落脚点的,它把孩子的梦幻和眼前的现实连接起来,帮助他们慢慢理解那些难以理解的地方。

  在《我的妈妈是精灵》里,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她愉快的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然而忽然有一天,小女孩发现,其实,自己的妈妈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而是一只精灵——也就是去世之后迟滞人间的灵魂。精灵妈妈和爸爸一起带给小女孩一段包含着笑与泪、团聚与挥别的难忘生活……作者那娓娓道来的文笔,让你简直看不到死亡——虽然死亡在文中无处不在;你也找不到离别——虽然它就在前方。

  主人公敏感、细腻、小巧而温情。在这种温情之中,含有成长的寓意,借着精灵妈妈的口眼,教给一个女孩子许多做一个体面、有教养的姑娘所不可或缺的东西,同样也是因为妈妈,小女孩对生命的理解不仅仅局限在“活着”,而是能够第一次理解超越身体的存在。它和《不能飞翔的天空》都含有一种淡淡的哀伤感,然而上一本书更多的是把人带出了城市、带向塞外的森林和高崖,而这一本书就停留在孩子们的身边,就在日常的琐事之中,从未离开,在成长面对一个个虽然小、却五味杂陈的事情的时候,它会冒出来,不让我们感到孤立无援、无所适从。

  是的,生与死都无法阻隔爱。这本书里同样有父母之间真实的互动和爱情,孩子看到,他们不仅仅是提供给自己养分的供养者,而是活生生的人,有爱欲、有对错,是男女,是平凡人,是我们需要把他们当做另外的个体去爱的,而不仅仅是“孝”。

  而当我们面对别离的时候,这本书以它暖如朝阳的讲述,抹去了一切离别当中的灰暗和晦涩,留下的是珍惜和希望。孩子们从中得到的是趣味,是面对一切分别、独自前行的灿烂笑容。

  这本书深深影响了我现在对生死鬼神的看法。我不是个无神论者,我坚信这个世界上有神,有灵,然而我却不信任何一个宗教,因为没有一个宗教能够垄断生命和信仰,这些神灵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肌肤相亲、共同相处,他们中有我们的爱人,有我们的朋友,Bwin必赢也有对着我们做各种鬼脸、翻傲娇白眼的讨厌鬼、小对头,然而他们始终关注着我们,感知着我们,我们从未孤独,他们也从未离去。这种朴素的信仰就来自这本书中精灵妈妈所展示的精灵们。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最初书桌上放着这本书的好朋友,后来与书中的小女孩一样,在小学的时候母亲就忽然去世了。在那些日子里,她显示出的坚强、明媚、执着、纯真,一如书里的主人公。我不知道,这本小时候的童话是不是在一些时刻,给了她启示和力量。虽然没有问过她,但是我默默坚信,这本小小的故事对于她的人生而言,一定已然化在了骨子里。 这就是儿童文学的力量。

  四,《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之《请你服用苗条剂》《割掉了假话腺的孩子》《“女儿潭”边的呐喊》《山不转水转》

  这是一套书,我买的时候还是上下两册,不知道现在是否已成为多册。这套书的奇妙之处在于,它讲述的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是真实的采集的素材,作者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记录下了他们残缺不全、思维跳跃的梦之后,再根据这些素材进行再创作,按照年龄段分为“八岁的梦”“十岁的梦”……从五岁到十五岁,跨度十年,涵盖了整个儿可以被称作“童年”的时光。这样分明的层次,让人一路读下来,仿佛又重新成长了一遍,从稚嫩到懵懂,孩子在对人世的隐约认知间,他们的世界折射出的是成人世界无情的现实。

  《请你服用苗条剂》,这篇故事给当时的我以莫大的触动。读到它的时候我还是个纯粹的孩子,尚未发育,也根本没有遇到文中主人公所遇到的问题,唯有在越发长大的成年世界,世人看待我们的眼光才慢慢地发生了转变——他们上下打量着你,从头到脚,看你是不是笑靥如花、秀发如云、身材如流水,所有人都有评判和打分的资格,而作为一个女孩,这种“被”看待、“被”打量、“被”苛求,已然习以为常。对那个时候的我而言,跟随着主人公渴求美丽的卑微之心,真的能够越过年龄,体谅她的每一点窘迫、委屈。多年以后,当我回过头去,会觉得这世界对姑娘们的塑造尤其在青少年时期,确实是经历了一个充满胀痛的过程,不自知还好,一旦发现了这个过程的残酷,其实内心之中会平添一丝无奈。当年女权主义对国人而言还很陌生,在儿童教育中更是充满了对女孩子的审美苛刻,可是这篇作品保护了当年的我,让女孩子们获得一个内心反思、呼喊的过程,不但学会如何评价自己、也学会如何评价别人。

  同样《“女儿潭”边的呐喊》也是女孩作为主人公的作品,不但如此,它们还都是通过各种艺术化的手段来强化了这种“性别”角色的作品,“性别”在故事的叙述当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两部作品可以相当于对孩子认知“女性”——如果本身是女孩,那么就更是自我认知的过程——的启蒙。 女权主义费了很多心血在既有的社会秩序间振臂高呼,其实,改变现有的生存秩序,仅仅依靠这种外力来推动正式的制度和架构改革,不过是治标不治本;何妨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呢?不要太心急,想一下子改变世界,幻想所有的好事一起发生,我们只是静待这个世界随着我们的女儿们一起长大,当一个不一样的她们出落得光彩照人、风采各异的时候,她们自然会打造一个被光彩所照亮的世界。

  《割掉了假话腺的孩子》,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为喜欢的一篇,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我内心好评度最高的一篇童话。奇特的想象,欢快的节奏,以及寓于童话之中对现实的辛辣讽刺,处理得艺术而生动,是不可多得的童话精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说真话的本领,更多的时候,是丧失了说真话的勇气。“成熟“意味着懂得”因地制宜“,在合适的场合,讲”合适“的话。中国人最深谙其中的要义。而不幸的是,故事的主人公恰是一个直率顽皮的“炮筒子“,在现实生活中,撕掉皇帝的新衣的小孩往往会招来诸多烦恼。可是这该如何是好呢?医院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安装一个”假话腺“,顾名思义,它的作用一目了然。然而装了假话腺的人生真的一帆风顺了吗?…… 对于某一些实利主义者而言,是非尚无所谓,何况真假?而对于另一些人而言,真抑或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对的真诚和不设防固然难以为继一生,但当下的问题并不是真诚过多所造成,而恰恰相反,它成了稀缺的资源。从小主人公的眼睛里看到的各位急迫地安装“假话腺“的叔叔阿姨身上,我们会不会觉得熟悉?在我们已经渐渐被小小幼童称作叔叔阿姨的年纪上,我们是不是变成了那些叔叔阿姨?最终噩梦惊醒,四下无声,醒来的世界与梦里究竟孰是孰非?又或者,现实本来也不过是黄粱一梦?

  这篇作品的文风与上文提到的其他作品有明显的不同,跳跃活泼、轻松不羁,有着淘小子式的快节奏,尤其对焦急、忧虑、恐惧、慌张等激烈的情绪和不断变化的心情做了干净利落的呈现。这样的节奏到故事末尾戛然而止,颇得短篇小说结尾的精髓,令人余韵悠长。

  最后介绍的这个故事来自十五岁的梦。十五岁,是年长的大孩子,却仍是尚在胚胎当中的成人年纪。那个似懂非懂的时候,对于世界已经有了最初的印象,却仍旧未涉世事,懵懂跌撞。而《山不转水转》作为一个童话中不折不扣的悲剧故事,正是这个年龄段童年世界与现实世界衔接处发人深省的部分。 故事背景和人物经历似乎并不是普遍现象——一个颇具歌唱天赋的女孩子因毒品而走上一条坎坷之路,而身边如花绽开的朋友走向覆灭。作为写给孩子的童话而言,它的话题和内容都太过沉重和负面,但是正因为它是“十五岁“的梦,并没有要让七八岁的孩子来读,十一二岁的时候许多的孩子已经有能力去发现这个世界的荒诞——它并不是一帆风顺、宛若仙境,反而处处掩藏着暗流。童话给予人温暖和抚慰,并不只是源于它皆大欢喜的模板,不一定都是笑语欢歌,反而,只要写作者的初衷和笔触足够克制、温柔、含有希望,那么即便是触目惊心的话题,在童话的世界里都会变成花朵。这些花朵用它们凋零的美感,将人生的郑重、分量沉甸甸地交付给孩子,让他们摆脱随心所欲的轻率,避免滑向虚无的儿戏。 整部书描绘的梦来自各个年龄、天南海北,然而读起来却有着出色的整体感,作者的文笔淡雅,擅长用短句,并且有着在短促的句式当中吐露感情的能力。毕竟,“梦“本身是高度个体化、情绪化的事物,很难想象一个毫无感彩的梦,讲述者语气充满了感同身受的起伏,而这给每一个梦都笼罩上一层亦真亦幻的薄雾,读来深觉自己确实行走在别人的梦境里,而不是踩在硬硬的石板上,走在现实的故事当中。

  如果你是一个平凡人,你应该会遇到过这样的时刻:身边出现了一个人,他/她比你优秀,比你漂亮,比你家境优越,你看到他的时候,他周身都在发光,什么都好;甚至,你产生了模仿他的冲动,跟他相比,自己如此渺小、平凡甚至笨拙。你在意别人的眼光Bwin必赢,羡慕他的光鲜,自己亦步亦趋,却难以跟上脚步。 这不是孩子的困境,而是成人们也会遇到的桎梏。而对于缺乏自制力和辨识力的孩子来说,更容易被一些东西迷惑,潜藏在心中的虚荣、好强等等小鬼头都悄悄地冒了出来。尤其在一个阶层固化板结日益严重的社会,同处一室的小同学之间往往也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而这种鸿沟和差距在今天已经被孩子们所觉察,无形之中塑造着他们的行为和观念。这篇童话在处理文字的艺术手段上,恐怕没有前面的几篇更为娴熟,时不时带有一点儿时代的烙印(毕竟笔者小时候看的童话,距离现在也还是有些年头了),甚至可以说有些红色价值观在其中。然而这部童话读起来仍然并不令人厌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种比对之下的情绪实在是真实至极,并且可以称得上人之常情。作为一部写给孩子们的书,它最重要的起点是感性的捕捉、情感的共鸣,而非逻辑的严谨、理性的正确。如果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不曾改变的呼吸》颇有点儿“启迪性”故事的意味,从名字到结局,传统而略显老套。但是就是这种“老套”含有朴素和稚拙,倒也不妨读来,回看一下那种虽不久远、却已被时代疾驰所遗落的时光。

  从根本上,我更相信和偏爱中国作者的儿童文学。总有人说中国作者创作不出好的儿童文学,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塑造一个中国孩子,中国作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写作本身仿佛是与自己的过往对话。文化基因贮藏在给孩子看的作品当中,孩子们更好吸收,中国作者们描写复杂感情和心绪的能力也绝对不缺乏,只不过,只有当大人们都意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的时候,当我们愿意走进书店,去欣赏和关注一下和我们现实生活没什么关系的儿童作品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孩子,Bwin必赢也才能真正拥有更多的、优秀的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