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指出,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童书,承载着儿童精神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新中国成立70年来,童书出版发展迅速,特别是近30年来,成为中国文学领域的一支“劲旅”。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海飞是儿童文学出版领域的重要出版人和作家,本期他就童书出版撰写文章,梳理70年来儿童文学的发展。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童书出版,是专门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服务的文化板块,是一项神圣而美丽的事业。新中国的童书出版业与共和国同步,7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从短缺到繁荣,从弱小到强盛,从封闭到开放,成为中国出版强劲的“领涨力量”。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的第二个月,亦即1949年11月,国家就成立了出版总署,开始新中国出版业的起步、规划、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出版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新中国少儿出版,也开始了童书业的起步。
1952年12月,新中国第一家专业少儿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上海成立。1953年9月,中宣部召开了专门研究少儿读物出版工作的工作会议,会议要求青年出版社加强对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领导,要求少年儿童出版社提高少年儿童读物的出版品种和数量,要求出版总署采取措施,有步骤有计划地整顿改造私营出版业。1954年,全国基本完成了对私营少儿出版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少年儿童的图书拥有量也有所提高,但全国少儿图书“奇缺”的现象依旧十分严重。1955年8月,同志先后两次就“少年儿童读物奇缺问题”作出批注、批示。1955年8月15日,青年团中央书记处向党中央呈报了《关于当前少年儿童读物奇缺问题的报告》,提出“大力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和“加强儿童读物出版力量”的措施。
这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少儿出版形成了新的强大推动,迎来了第一个少儿出版的发展高潮。
从1949年10月1日到1965年12月,全国共出版少年儿童读物19671种,涌现出一批深受少年儿童读者欢迎的优秀作家作品。如张天翼的《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华山、刘继卤的《鸡毛信》,高士其的《细菌世界探险记》《和传染病作斗争》等,特别是1960年7月,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开始出版中国少儿科普读物的扛鼎之作《十万个为什么》,成为一部新中国普及科学知识的畅销书、常销书。
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新中国的童书业,伴随着新中国初创的豪迈步伐,脚踏实地地起步了。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童书业飞跃发展的春天,经历过新中国初创时期起步和“文革”时期停步的少儿出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5月28日,国家出版局委托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京召开少儿作家座谈会。中宣部、全国妇联、国家出版局等有关方面领导到会,叶圣陶、谢冰心、高士其、叶君健、管桦、柯岩、Bwin必赢严文井等40多位著名作家、儿童文学翻译家、诗人应邀出席并发言,老作家张天翼在病榻上用左手写了书面发言。会议呼吁作家们打破精神枷锁,拿起笔来,为孩子写作,把孩子们从“书荒”中救出来。
改革开放40多年,成就了一批优秀出版社、一批优秀少儿出版家、一批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画家、一批优秀儿童读物。特别是原创儿童文学快速成长,力作丛生,名家层出。著名作家秦文君,潜心儿童文学创作35年,出版了60多部著作,计800多万字,先后70多次获各种图书奖,有10多部中长篇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其中《男生贾里》出版20多年来,一版再版,畅销全国,累计印行了220万册。著名作家曹文轩,创作出了《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细米》等一大批精品力作,并于201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文学奖。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幼儿画报》,集结了高洪波、金波等全国最优秀的童话作家及插图画家,推出一批深受儿童喜欢的“红袋鼠”等艺术形象,月期发行量最高时达170多万册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速度发展的童书出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突破了以“年”的概念来界定发展进程、到了可以而且也能够以“时代”的概念来界定的发展进程。中国迎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童书大时代,一个强国发展的童书大时代,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童书大时代。
2014年12月9日,中宣部和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全国少儿出版工作会议。2015年7月9日,中宣部和中国作协又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座谈会。两个京西宾馆会议,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用国家力量推动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童书出版的健康发展、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童书,具有七个方面的重要标志。标志之一,主题出版旗帜鲜明。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推出了“伟大也要有人懂”系列与“美丽中国·从家乡出发”系列等,向中国小读者讲述中国故事,也输出到海外引起国外许多小读者的强烈反响。标志之二,“中国好书”精品迭出。新时代的中国童书出版涌现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如曹文轩的《我的儿子皮卡》《丁丁当当》,黄蓓佳的《艾晚的水仙球》《余宝的世界》《童眸》,张炜的《少年与海》《寻找男孩》,金波主编的《中国儿歌大系》,海飞、缪惟、刘向伟等的《国粹戏剧图画书》系列,汤素兰的《阿莲》等,这些精品力作,都闪耀着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科普创作和童书出版的绚丽光彩。标志之三,图画书出版朝气蓬勃。图画书出版品种飞速增长,出版质量不断提升,有了不断壮大的创作队伍、翻译队伍和专业的、学术的研究中心,有了自己的奖项,图画书市场既现代又接地气等。标志之四,新出版格局充满活力。580多家出版社550多家在出童书,几乎社社出童书。在童书高质量发展中,少儿出版集团应运而生,中国童书出版格局分散、个头不大、实力不强的局面得到改观。除此,童书出版的专业化格局进一步强化,如“华东六少”抱团发展,专业出版的视野更加开阔,专业出版的水准不断提升。一些非少儿专业出版社、民营出版机构、外资出版机构的童书出版也在迅速崛起。标志之五,“童书出版+”的融合发展竞争模式。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大数据、“5G”时代,为实现从童书的内容产品生产到儿童成长的全方位、产业链服务的新时代转型提供了条件。如外研社少儿分社充分利用外研社外语教育优势,做“童书出版+幼儿园”的“打包教育服务”。“童书出版+资本”的模式也应运而生。标志之六,国际合作异彩纷呈,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你卖我买的版权贸易的单一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模式:合作出书;合作办出版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举办中国的国际童书展,设立中国的国际儿童文学大奖;走出国门,构建“一带一路”童书出版平台。标志之七,儿童阅读的春天。据2018年全国国民阅读权威发布,我国0—17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0.4%,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91本,与新中国成立之初17个孩子1本书相比较,今非昔比。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我们在新时代不懈努力,期盼着在世界格局中出现真正属于中国的一个童书大时代。
(作者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中国版协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原主任)